聚焦卓越人才培养,数据学院举行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2-02浏览量:227

1月26日13:30,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研讨会在地理馆301举行。本次会议旨在全面展示学院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状况,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并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未来发展路径,以推进学院卓越育人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招生办主任濮晓龙,相关职能部门、兄弟院系负责人受邀出席。会议由数据学院副院长金澈清主持。


【总体介绍】

数据学院院长钱卫宁对学院卓越育人总体情况进行介绍。他提到,数据作为新的能源(power),在数字经济时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需要培养新的、适应时代的人才,这就是学院成立的初衷。钱老师就数据专业设计、新工科人才素养、学院发展历程及建设成果进行逐一阐述;他也展望了2021年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学院将从数据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研究生培养改革、“水杉在线”大规模服务、计算机公共课改革等四大板块开展相关工作。

lyyy.jpg


【工作汇报】

数据学院八位教师就学院教改工作分别做专题汇报。

周烜老师以《面向新经济的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主题进行报告。新经济时代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的新动能,这需要培养一批能用数据为业务赋能的人才。数据学院回应时代呼声开展专业建设,已形成一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一系列核心课程、开展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在教育界、产业界获得广泛成果。

王伟老师以《面向卓越育人的水杉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为主题进行报告。新时代背景下的卓越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多场域的“混合式学习”,并需要平台支撑。“水杉在线”平台可实现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及反馈,更好地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未来,“水杉在线”还将在平台能力扩展、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继续优化。

黄定江老师以《“数据科学与工程数学基础”教材和MOOC建设: 基本理念和实践路径》为主题进行报告。该课程是支撑数据分析、建立专业基础的学科基础课程,在过往的建设中存在痛点。黄老师强调,我们要用艺术的、美的标准来审视课程设计,要将结构主义融入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应以数据线为暗线、贯穿数据思维,以数学线为明线、整合相关理论。教材应站在数据专业体系的角度和高度进行梳理。

陆雪松老师以《深度线下和自适应线上编程教学的探索与融合》为主题进行报告。他分析了编程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及弊端,认为更好的方式是深度线下教学和自适应线上实践相融合。通过“水杉在线”平台的实践,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程序设计的理解;获取学习行为数据后的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平台还具有普适性,在将来可适用于各个学科。

2.2报告.jpg


2.3报告.jpg2.4报告.jpg

金澈清老师以《产教融合的数据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为主题进行报告。他指出,产教融合是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数据学院要以产教融合为特色,以应用创新为指导,以“六双”模式来培养研究生,即培养目标“双专”、招生选拔“双录”、课程建设“双向”、培养过程“双轨”、考核评价“双检”、师资队伍“双源”。

毛嘉莉老师以《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京创班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进行报告。她阐述了现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机制和体制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发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京创班的探索与实践,是升级版的企业全周期培养,双导师“学徒制”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胡卉芪老师以《面向数据学科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强化初步探索与探讨》为主题进行报告。他以校企联合实验室项目为例,指出研究生既要深入一线实践、又要有科学家精神,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竞争力。他强调,我们应坚持“应用驱动创新”理念,深入应用前线,继续持之以恒努力。

王晔老师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管理系统建设》为主题进行报告。他介绍了新研究生信息系统中的互联网思维,认为系统应具备用户思维,通过数据治理打破数据隔离;具备迭代思维,做到简单起步、持续迭代、日臻完善、形成闭环;具备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以更好地为学生画像,进而扩展到更加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帮扶措施。

2.5报告.jpg2.6报告.jpg

2.7报告.jpg2.8报告.jpg

2.9现场.jpg


【交流研讨】

在交流研讨阶段,与会专家积极发言,既肯定了数据学院建院以来的探索及成果,又为下一阶段学院卓越育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副校长周傲英在讲话中肯定了数据学院以教学大讨论促进卓越育人的做法,希望今后能够邀请更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开展。同时,他对数据学院卓越育人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卓越人才培养应该体系化。一方面是人才梯队,即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从点燃兴趣到满足高端人才供给;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化,对研究生课程加以改革,起承上启下作用,实现课程卓越。第二,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数据学院应形成一套超越知识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数据的使用提升自适应能力,并及时在教学中予以反馈,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学院应该以全校公共计算机课程为起点,加以探索、改革、推广。第三,要做到产教深度融合。科学研究和教学应做到“四个面向”,数据学院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第四,要用好信息化手段。我们应自上而下改变理念,做“设计者”、“布道者”和“实践者”,通过信息化改变流程,做好新时代的信息化,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者和研究者。

3.1研讨.jpg

教务处处孟钟捷“水杉在线”平台建设、学院在卓越育人方面所做的创新性探索表示肯定。他介绍了学校卓越育人工作、以及该理念下的培养方案改革,并强调了三点。第一要面向市场,培养目标设置应面向人才培养的主要需求面,且体现多样性;第二,要针对多样性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并保证课程、教材、教师三者的前沿性;第三,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以满足本专业核心素养的达成。他希望数据学院能在培养方案、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模板。

3.2研讨.jpg

校招生办主任濮晓龙就数据思维和设计思维等方面发表看法。他认为,数据思维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设计思维是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融合,两者均是大学生思维养成的重要入口。他建议在高年级中开设案例教学形式的数据思维课程,并将其打造为品牌精品课程。

3.3研讨.jpg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文对数据学院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工作表示肯定。他认为需要在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专业学位、导师等四个方面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未来在卓越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需要改革培养方案,把研究生课程建设做精、做实。

3.4研讨.jpg

教务处副处长超肯定了数据学院扎实的工作,把“卓越育人”作为研究和工作的目标,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数据赋能。他希望学院今后能在这方面探索出可复制的模式。

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希望数据学院一方面能继续落实学校今年一号文,为研究生卓越育人方面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在现有工作基础和工作模式上继续完善,推进专业学位改革,在产教融合方面树立标杆。

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铭松就课程卓越发表看法。他肯定数据学院升级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能部署到系统的做法。在通识课程建设方面,他希望可以多进行院系间合作;部分专业课程也可拓展为公共、通识课程。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乔德礼就课程建设及研究生实践方面发表看法。尤其是专业硕士培养中,实践能力与学术能力平衡、导师的指导及管理等方面,可继续加以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蕾肯定了数据学院在育人蓝图上的布局和举措。另外,她建议学院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也应在学部内深入合作,通过平台、课程上的互通、协同,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3.5研讨.jpg3.6研讨.jpg

3.7研讨.jpg

3.8研讨.jpg3.9研讨.jpg

经历了三个半小时的深入交流,本次会议已至尾声。钱卫宁院长在总结中对各位领导、专家的热情支持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人才培养是学院成立的初衷,也始终是学院建设的首要任务。经过本次研讨会,学院将根据学校指导意见继续加以改进,凝练特色、对接应用、强化落实。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4总结.jpg

文字:于天启

图片:杨兴龙

编辑:林妍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