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概况

“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经济和发展难题。它们对IT人才在知识上的融会贯通、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相比于传统“开车人”的培养理念,数据学院着眼于“造车人”的培养,对接应用,开放办学,全面重构课程体系,编写新教材,探索高端网信人才培养的“华师大模式”。

以培养兼备 “系统架构师”和“数据科学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数据学院着力建设“hard”专业:教“硬”本领,学“难”知识,并积极探索合理的培养模式。数据学院自2018年开始实施CSP计划,即制作新的培养计划(Curriculum)、课程大纲(Syllabus)和教科书(Textbook):一方面将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和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结合到培养计划中;另一方面进行课程裁剪、知识点重组,并辅以强化实践训练,形成新的核心课程大纲;同时着手开展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的规划和编写。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承担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经济的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从学生选拔、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和学科内涵建设、创新实践、开放办学等角度开展人才培养的全面探索。学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设立企业冠名奖学(教)金,表彰、奖励在学业、学术研究、创新创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以及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成效的教师。学院在合作企业设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解应用和锻炼工程技术能力的机会。

招生情况

2017、2018两年,数据学院都只通过校内转专业和上海市高校插班生方式招生,分别招收23名和33名本科生,以期加强学院教师和报考学生接触,通过双向选择,选拔那些愿意通过艰苦努力的学习攻读“硬专业(hard major)”,学硬本领的学生。虽然转专业和插班生同学本科一年级在不同专业学习,但是选拔时对所有同学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进行了考核,选拔的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

2019年,学院继续这一选拔方式,从转专业和插班生同学中招收一个班30名同学。此外,从2019年开始,学院第一次通过高考招收12名同学。

2020、2021、2022年,学院招生数量稳定,每年招收45名左右的高考生,15名左右转专业插班生。

经过6年的发展,数据专业的培养计划日趋成熟,学院内也形成了踏实创新的学风,同学们都能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开展学习和实践。

培养方案

在本科课程设计方面,教学内容综合了计算机、应用数学与统计、信息系统等学科的专门知识。在培养方式上,学院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本科阶段以培养数据思维、设计思维,点燃数据科学与工程学习兴趣,形成利用云计算平台和利用开源、回馈开源的能力,以养成动手实践习惯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方式上,专业培养加强应用数学的课程教学,摒弃DTP(定义、定理、证明)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基础训练和算法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数理统计、矩阵计算、计算数学与优化的训练,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面,改变“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对原有计算机课程进行裁剪、组合,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使之更贴近工程实践现状;在领域应用方面,强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处理。

专业通过课堂讲授、项目实践、应用调研与考察、课外创新等形式,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应用驱动创新的办学理念。通过引入社会资源,例如设立企业奖学金,激励学生了解社会,并树立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理想与信心。

培养计划概览

本科生培养计划概览.png

特色核心课程

087433cda3ecc9d9db082c3877efcde.png


双创和课外科研指导

在本科阶段,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数据思维、设计思维,点燃数据科学与工程学习兴趣,养成动手实践习惯为主要目标。同时,学院在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设立学生实践基地,设立了8项企业冠名奖学金,激励学生了解社会,树立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理想与信心。学院科研学院为每一届数据专业本科生配备一名班导师,另设一名双创导师,引导学生进入专业教师的实验室开展实习实践以及科研工作。

640.png

五育并举

学院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院田径队曾包揽校运会男子、女子和团体总分第一;学院还有成立了多个球类运动学生俱乐部,鼓励同学显出“体育范儿”,在运动中形成进取、团结、自信的奋斗精神。

640.png


毕业去向

学院已有两届本科毕业生,其中读研、出国深造等比例平均超过80%。目前,2022届毕业本科生已确定的读研及出国、出境深造率达86.5%,连续两年全校第一。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100%,薪资水平位居所有专业前列。大多数同学毕业后前往国内外头部科技企业或各行业头部企业的数据部门工作。